《戰火兄弟連》是由Gearbox開發,ubisoft于2005年發行的系列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發行日期2005年。 游戲信息:
中文名稱:戰火兄弟連:進軍30高地 英文名稱:Brothers in Arms: Road to Hill 30 發行公司:Ubisoft 制作公司:Gearbox 游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 官方網站:http://www.brothersinarmsgame.com/
詳細攻略: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視連續劇《戰火兄弟連》給二戰歷史題材的FPS游戲帶來不少啟發,加入到這個隊列中的育碧公司卻沒有直接從電視劇中取材,擔任游戲開發工作的Gearbox另辟蹊徑,把焦點轉到101空降師506團的同級別友軍502團身上。在歷時3年半的開發期間,制作小組走遍了昔日的諾曼底戰場,訪問了大批二戰老兵,除了從美國國家歷史檔案館中借來上百箱材料外,他們還搞到了二戰期間美空軍偵察機對法國的航拍地形圖,因此《戰火兄弟連——30高地之路》可稱得上是把二戰歷史題材游戲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過,如果要把它與《榮譽勛章》和《使命召喚》當作同類那就錯了,本作絕非動作射擊游戲,玩家扮演的不是單槍匹馬沖鋒陷陣的超人英雄,而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基層軍官——101空降師502團F連3排3班班長Matt Baker。玩家將以這位主角的身份經歷諾曼底空投后整整8天20章的戰斗經歷,伴隨你的13位戰友都是些有血有肉的性格人物,他們能否在戰斗中生存下來完全依賴于你的指揮藝術而不是爆頭幾率。游戲中的戰斗大都基于真實事例改編,同時也以大量筆墨體現了美軍火線作戰的基本戰術,即一組擔任火力壓制,另一組負責迂回包抄。本作圖像精致,頗具油畫風格,大量人文色彩濃厚的對白發人深思,戰場音效也堪稱一流逼真,背景音樂更是雄偉壯麗,實在是近年來少見的精品。
★人物檔案 Baker:101空降師502團F連3排3班班長,來自密蘇里的年輕小伙,從沒想過會由自己來指揮戰斗。 Mac:軍士長,本名Greg Hassay,任3排副排長,戰斗經驗豐富的職業老兵,個性強悍。 Risner:軍士長,與Baker從小長大的朋友,兩人一起參軍后,Risner成為M5坦克車長。 Corrion:下士,參軍前在棉紡工廠上班,精通各種武器裝備。 Hartsock:下士,懷俄明州農夫的兒子,時常懷念家中妻女。 Desola:下士,熱衷于打德國鬼子、玩棒球和意大利食物,理想是早日返回費城接管老爸的意大利餐館。 Allen:下士,高中畢業后參軍,與Garnett是形影不離的鐵哥們,富于幽默感。 Garnett:下士,喜歡開玩笑,參軍前在俄亥俄州當碼頭工人。 Courtland:一等列兵,來自弗吉利亞的棒球迷,渴望有朝一日成為紐約楊基隊的接球手。 Obrieski:一等列兵,波蘭移民,自愿加入傘兵部隊,希望拯救尚在波蘭的親人。 Rivas:一等列兵,紙筆不離手的天才畫家。 Zanovich:一等列兵,普通戰士。 Leggett:列兵,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理想主義詩人,通訊員兼翻譯。 Cole:中校,502團3營營長,身先士卒的指揮員。
★控制鍵位 W、S、A、D:前進、后退、左移、右移 空格:跳躍 C/Ctrl:下蹲 鼠標左鍵:射擊 G:投擲手雷 Tab:切換武器 Q:以槍托肉搏 E/鼠標中間:打開瞄準模式 R/F:上彈匣或執行動作 V:打開戰場局勢圖 鼠標右鍵:按下后可發布命令 Shift:切換控制的戰斗組 Z:讓戰斗組跟隨自己行進 X:讓戰斗組離開自己 1:選擇突擊組 2:選擇火力組 右/G:局勢圖中選擇下一項 左/F:局勢圖中選擇前一項 上/O:局勢圖中查看任務目標 下/B:局勢圖中選擇Baker T:多人模式下聊天 Y:多人模式下隊聊 P/Pause:暫停游戲
戰場手冊
《戰火兄弟連》軍規:在任何情況下,嚴禁任何戰士向敵發起正面沖鋒,其中包括身為指揮員的主人公。 游戲里所有的戰斗過程可歸納為4步:首先與敵人接觸,其次組織火力壓制或牽引對方,第3步分兵迂回包抄,第4步殲滅。一旦聽到前面的兄弟喊“Contact!”、“Enemy!”或“Krauts!”,那就表示發現敵人了,戰友們會自行開火射擊。此時最要緊的是讓大家都能轉移到掩體后,否則兩三輪交火后就會有兄弟陣亡。按下鼠標右鍵不放地面上會出現一個藍色指示圖標,通過滑動鼠標把圖標移動到附近掩蔽物后,例如樹干、沙包、矮墻等,再放開鼠標右鍵,你手下的小組就會前往指定地點,不必為這些經過嚴格訓練的傘兵精銳擔心,他們懂得在移動中對敵實施火力壓制。如果手下有兩組以上人馬就要通過按Shift鍵來切換發號施令的對象,或者直接以1、2數字熱鍵來激活。為了避免在行軍途中倉促遇敵,通常要命令兩組人馬交替掩護行進,而且彼此之間距離越大越好。 當全體官兵都隱蔽妥當且又不影響射擊后,可選擇其中一組然后繼續按右鍵,把藍色圖標移動到敵人大致的方向,此時圖標會變成紅色準星狀,放開鼠標右鍵可讓指定小組對敵實施火力壓制。如果在按住鼠標右鍵不放的情況下再按左鍵即向敵發起沖鋒,此功能必須慎用。火力壓制的目的是讓敵人無法開火射擊,以便于突擊組更為安全地迂回包抄。通常凡主角視線所及的敵人頭頂上都有一個圓形圖標,圓形圖標為紅色時表明該敵人沒有遭到友軍火力壓制,他隨時可向己方開槍射擊,圓形圖標為灰色時表明該敵人已遭友軍火力壓制,紅色圖標逐漸旋轉變灰意味著敵人正轉入被壓制狀態,如果灰色圖標逐漸旋轉變為深色表明該敵人正從被壓制狀態中恢復,一旦旋轉完畢圓形圖標就會變為紅色,該敵人也將恢復對我方的射擊。面對多股敵軍時,應盡量壓制最近的敵人,全力保證突擊組安全實施迂回。
當目標敵人被成功壓制后,這時作為指揮員的你就應抓緊時間派遣突擊組從邊路繞過去。游戲中的戰場為配合這一戰術提供了大量方便的地形條件,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環境不難發現大量的土堆、房屋、溝渠、矮墻均可作為側翼包抄的掩蔽物。在只有一個戰斗組的情況下可由該組提供壓制掩護,由主人公承擔包抄殲敵任務。即使有兩個小組通常也應由主人公帶突擊組實施迂回,因為在側翼穿插過程中很可能會遭到別的敵人阻截。對阻截之敵有時同樣要用壓制加迂回戰術消滅,由此可見執行迂回包抄任務的戰士承擔的風險最大。考慮到情況可能有多種變化,所以最好由主人公親自帶隊。 最后一步是殲滅,繞到敵人屁股后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感覺肯定很爽。如果身邊帶有戰斗小組只需發布沖鋒指令,戰士們會自行沖上去解決敵人,如果是獨自迂回就要認真考慮一下武器的因素。對于單獨一名敵人可選擇沖鋒槍,大致對準一陣狂掃怎么都行。對付多名敵人最好用步槍,不開瞄準模式快速將對方一一射倒,游戲中沖鋒槍對付近距離內多名敵人其實并不理想。一般靠近敵人到一定范圍內,不管你有多隱蔽都會驚動對方,如果跳起來抖空一個彈匣后發現仍有敵人未倒下,此時應迅速蹲伏于隱蔽物后更換彈匣,倒霉的敵人如果扭頭反擊就不得不顧忌正面火力壓制組的威脅,很多時候殘余敵人發現被夾攻會跳起來向后潰逃,沒跑上兩步就倒在火力組的槍下。
主人公每次出征只能攜帶兩件主武器,通常合理配置是一步槍一沖鋒槍。步槍中美制M1伽蘭德、BAR都不錯,后者威力大可快速連射,準星抖動幅度也小,只可惜出現比較晚。德軍的K98步槍射速雖慢,但如果有安全位置仔細瞄準可達到相當高的命中率。沖鋒槍最好一路都用德國貨,美制湯姆森的20發彈匣根本不夠,在戰斗中玩家最好盡快換上繳獲的MP40和后期出現的STG44。注意沖鋒槍不是萬能的,多數情況下還是步槍好使,如果你指揮得當甚至可自己一槍不發過關。繳獲敵人武器時需要將準星對準地面上的槍械,得到系統提示后按住F鍵不放兩三秒鐘才能完成更換。對敵步兵的戰斗中不推薦使用手雷,要想把這個鐵疙瘩準確地投到敵人機槍工事中去很大程度上要靠運氣。本作中手雷的最大用途是對付德軍坦克,快步跑到敵坦克后方按F即可爬上炮塔塞入駕駛艙,僅需一發就能解決,比什么火箭筒都管用得多。 《戰火兄弟連》的武器射擊系統讓很多玩家都感到莫名其妙,游戲默認設置關閉了瞄準準星,好在功能設置菜單中可將其打開。但在戰斗中武器準星總會出現難以控制的晃動,即使是打開了覘孔瞄準模式你也很難一槍斃敵。有人稱這是最接近真實的射擊設定,但筆者認為這一設定更多是為凸現戰術的重要性,否則“咣咣”兩槍所有敵人都被各位爆頭神狙王們輕松放倒,大家還壓什么制包什么抄?Gearbox的制作者們早已將本作定義為戰術FPS,而非動作射擊型FPS,喜歡《閃點行動》和《全光譜戰士》的軍事模擬迷們才能深刻體會到個中趣味,而那些熱衷于單槍匹馬狙殺上萬敵人的孤膽英雄們恐怕會比較失望。
本次分享游戲《戰火兄弟連》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