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米11青春版怎么樣?好不好用?玩游戲卡不卡?值得入手嗎?下面小編帶來小米11青春版手機詳細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小米11青春版手機詳細評測:一、前言:照顧小清新用戶的新作 也能贏得直男觀眾滿堂... 小米11青春版怎么樣?好不好用?玩游戲卡不卡?值得入手嗎?下面小編帶來小米11青春版手機詳細評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米11青春版手機詳細評測: 一、前言:照顧小清新用戶的新作 也能贏得直男觀眾滿堂喝彩 就如同蘋果的“SE”、“mini”一樣,“青春版”也是一種早已被推廣至全行業的產品概念,而這個概念由小米首創。 “青春版”這一定義在小米手機當中的具體定義也一直在變:最早的初代小米青春版手機和“標準版”初代小米手機除了處理器、RAM之外基本沒有區別,兩者尚屬同一產品序列;從那之后隔絕六年之久,到了小米8青春版,便進入了定位低一級的產品線;小米10青春版則是作為小米超遠距潛望鏡長焦的探索試水者出現。 雖然歷代小米青春版手機的各自角色定義都不相同,不過有個相同點就是它們都會擁有旗艦同款的部分特性,比如外觀特征、比如影像能力,還都會配合絕不孱弱的性能,立足于相對便宜的價格基礎上,借助自家旗艦打下的名氣取得一些收獲。 這次的小米11青春版也是沿襲同樣的思路,不過呈現出來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小米歷史上最輕薄的一款手機,機身厚度僅有6.81mm,重量更是夸張地減輕至159g,在目前的5G手機當中非常罕見。 而且,小米11青春版不僅擁有纖薄到夸張的機身,還沒有向性能和續航妥協。 該機全球首發在坊間有“小888”之稱的高通驍龍780G,基于5nm工藝打造,采用與頂級旗艦驍龍888同款的A78架構、三ISP圖像處理器、第六代高通AI引擎以及第三代集成式5G基帶。 該機還內置了4250mAh電池,支持33W快充,這是業內少有能在7mm以內的機身中塞進4150mAh大電池的機型。 十分明顯,這是一個能用精致設計和感性體驗吸引小清新的同時,也能憑借無妥協堆料贏得直男用戶喝彩的特殊作品。 接下來是我們所帶來的小米11青春版詳細評測體驗。
二、外觀:不用將就大塑料 就能斬獲可能是最輕薄的5G手機 小米11青春版整體延續了小米11標準版的設計語言,同樣配備了左上角挖孔屏+圓角矩形三攝模組的方案,還有辨識度極高的“天使眼”圓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重構,比如正反兩面均采用平面的2.5D設計,與后者明顯區隔開來。 小米11青春版正面搭載了一塊6.55英寸挖孔全面屏,采用柔性屏AMOLED顯示面板,比普通OLED更薄,同時搭配了旗艦級封裝工藝,可以直接將柔性材質的OLED屏幕的一部分向后彎折。 這也就是該機能夠更進一步縮小下巴至2.75mm,讓另外三邊厚度則完全等寬均為1.88mm的原因所在,這種協調的屏幕觀感許多旗艦機都難以做到。 從屏幕像素點排列來看,這種類鉆排的“珍珠排列”AMOLED屏幕可能是來自華星光電 與此同時,小米11青春版的屏幕素質頗佳,擁有5000000:1的對比度,陽光下全局最高亮度能夠高達800nit,擁有90Hz屏幕刷新率、240Hz觸控采樣率,支持10億色顯,通過了HDR10+和Dolby Vision雙重認證。 目前5G手機普遍厚重,而小米11青春版在使用玻璃機身+鎂合金中框的前提下,將整機重量控制在了159g,機身厚度薄至6.81mm。這小米手機誕生以來難得一次顯現輕薄手感,更配得上小米“輕裝上陣”的口號。 在此之前,大多數側置電容式指紋機型通過會將相應模塊設計在一個凹槽當中,比較破壞視覺觀感。而小米11青春版將側置電容式指紋模塊真正和電源按鍵集成到了一起,甚至沒有色澤差異,一體性更強。 作為一款主打年輕市場的機型,小米11青春版帶來了6款多彩配色,分別為粉色、白色、黑色、綠色、黃色、藍色,我們手中的是藍色,機身背部是一塊采用AG磨砂工藝的玻璃面板。 可貴的是,在如此纖薄的機身當中,小米11青春版的后攝模組沒有激凸,除了主攝微微隆起之外,其它部分與機身幾乎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紅外遙控模塊與麥克風開孔 揚聲器、充電口、SIM卡插槽 雙卡雙待,且支持SD卡拓展 小米11青春版在銷售時分為標準版與套裝版,兩者同價,不過僅套裝版贈送33W充電器。
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驍龍780G接招錯位競爭 ——錯位競爭的時代 中端U重獲新生 在過去了的2020年當中,我們看到了逆轉翻身的MTK,用錯位競爭的精彩戰術給對手們制造了相當大的壓力:成功打入第一梯隊的天璣1000+緊追驍龍865等旗艦平臺,搭載該芯的終端卻都是與次旗艦機海廝殺;次旗艦天璣820罕見增加大核,CPU的多核心性能和GPU表現全面壓制中端競品;至于中端天璣700系列則是和普及型入門競品打在一起。 高通是最早改變布局,在中端芯片和旗艦芯片之間精準卡位推出次旗艦平臺,深耕細分領域的先發者。不過其在整個2020年,無論是在次旗艦還是中端平臺都沒有什么大動作,2019年推出的驍龍765G及其后續小改版驍龍768G(CPU、GPU小有提頻)繼續戰了一整年,至于中端近乎啞火。 三星獵戶座980升格迭代至次旗艦1080之后,實際將原來的中端檔位空了出來。 所以,在去年無論是哪家,在中端芯片的表現都不算精彩,甚至夸張點說都陷入了“擠牙膏”的境地。 到了2021年,逐漸緩過勁來的高通不斷接招錯位競爭,先是驍龍888一騎絕塵在旗艦檔位拉開與對手的差距,接著給老將驍龍865+包裝打磨一番,究極超頻出了驍龍870迎戰次旗艦對手。那么原本的次旗艦驍龍7系,實際就降維打入了中端U的戰場,讓這個冷落多時的領域重燃戰火。 ——關于驍龍780G 驍龍780G采用三星5nm工藝制程打造,再加上有4顆A78核心的緣故,坊間有“小888”之稱。 核心規格上,驍龍780G采用1大核 Cortex-A78(2.4GHz)、3中核Cortex-A78(2.2GHz)、4小核Cortex-A55(1.9GHz)的8核心組合。這樣來看,在CPU方面,4顆A78的加入將有效提升驍龍780G在高負載場景下的實際性能。除了沒有驍龍888的X1超大核之外,驍龍780G的整體CPU核心配置與驍龍888十分接近。 PS:驍龍888為1超大核Cortex-X1(2.84GHz)、3大核Cortex-A78(2.4GHz)、4小核Cortex-A55(1.8GHz)。 GPU方面,其內置Adreno 642 GPU(和驍龍855的Adreno 640 GPU同在一個序列),理論上較驍龍768G內置的Adreno 620性能提升50%。這意味著在理論上,其相比驍龍765G有超過72%的性能提升。 DSP為Hexagon 770、ISP為Spectra 570,集成X53基帶。值得一提的是,集成的X53基帶命名上看似升級,其實相比X52有所精簡,砍掉了mmWave毫米波支持,但對國內用戶來說影響不大。 支持雙5G駐網 5G測速對比4G測速
四、CPU性能及能耗測試:與天璣1000+棋逢對手 基于Geekbench 5的測試結果,驍龍780G的CPU單核性能與多核性能相比較前代驍龍765G分別有30%和60%的提升,尤其是多核性能的提升簡直讓驍龍780G的檔位直接躍升了一階。 值得注意的是,在Geekbench 5的評價體系當中,單核性能以及多核性能,驍龍780G分別超越和咬住了天璣1000+,能有如此的性能提升,主要是驍龍780G能夠用上與驍龍888同架構的A78,并且主頻也不吝嗇地達到2.4GHz,再加上5nm制程工藝,比前代給力太多。 單核心 多核心 我們使用PerfDog和Geekbench采集手機的CPU功耗數據并計算CPU能耗比,具體方法如下:參與測試的機型設置統一為最低亮度,開啟飛行模式,使用同一版本的Geekbench。 先使用Prefdog測試功耗,先將手機所有后臺和功能關閉,亮度最低,僅開啟WiFi,測試手機在此時的空載功耗,具體方法為選擇手機桌面為測試軟件,將手機靜置不做任何操作,得到一段功耗曲線和平均功耗值,對數值進行記錄。 再使用Geekbench分別進行跑分,跑分時采集平均功耗數據并減去空載數據,得到手機處理器的功耗。結合測試結果,最終便得到了幀率、功耗,以及由此計算得出的能耗比數據。 我們直接測試結果和能效比計算結果匯總到以下表格當中,以供參考。 從中可以發現,無論是CPU單核,還是CPU多核,驍龍780G的能效比大大超越定位次旗艦的Exynos 1080,功耗接近驍龍865的水平,整體看起來能效比幾乎快要追上公認的一代神U驍龍865。
五、GPU性能及能耗測試:超100%的翻倍提升 中端神U誕生 不用筆者一一列舉,就能看驍龍780G的圖形算力較前代提升幅度之大。比如其中的阿茲特克廢墟Vulcan 1080/常規離屏測試子項提升幅度竟然達到了117%! 這個數字初聽還是相當恐怖的,手機SoC領域很少存在隔代產品有這種幅度的性能提升。主要是因為驍龍765G的發布時間相對比較久遠,圖形計算能力如今看來實在比較弱,以及新U有著與驍龍855的Adreno 640 GPU同在一個序列的Adreno 642 GPU加持,再疊加5nm新工藝,測試子項當中最高超過100%的翻倍提升算是意料之中。 我們使用PerfDog和GFXbench采集手機的GPU功耗數據并計算GPU能耗比,具體方法如下:參與測試的手機的設置統一為最低亮度,開啟飛行模式,使用同一版本的GFXbench。 先使用Perfdog測試功耗,先將手機所有后臺和功能關閉,亮度最低,僅開啟WiFi,測試手機在此時的空載功耗,具體方法為選擇手機桌面為測試軟件,將手機靜置不做任何操作,得到一段功耗曲線和平均功耗值,對數值進行記錄。 然后使用GFXBench進行單項離屏跑分,跑分時采集平均功耗數據并減去空載數據,得到手機處理器的功耗。由于具體的測試過程細節較為繁瑣,接下來直接將我們的測試結果匯總在如下表格當中以供參考。 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到,基于以上測試結果,驍龍780G的GPU能效比表現與驍龍865處于同一層次,目前也僅次于驍龍865,稍稍領先于天璣1100、Exynos 1080等定位次旗艦的移動平臺之上。
五、關于魯大師、游戲、存儲的一系列測試 ——魯大師 魯大師作為跨平臺的性能測試軟件,可以利用量化的分數表現手機CPU、GPU、內存、閃存的性能強弱,并用排名和總分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魯大師的評價體系當中,搭載驍龍780G的小米11青春版整體性能大致與天璣1000+機型相當。 ——游戲 1、《和平精英》 《和平精英》是目前市面上比較火爆的移動端射擊游戲,其對于幀率有著較高的要求。由于軟件側限制,暫時無法開啟90幀及120幀的高刷模式,所以為了使流暢畫質,開啟極限60幀率,進行游戲。 《和平精英》 小米11青春版搭載的驍龍780G應付60幀《和平精英》毫無壓力。 2、《原神》 為了“榨干”小米11青春版的性能釋放和散熱能力,我們選一款打通安卓、iOS和PC的開放式世界游戲《原神》來對該機進行檢驗,至于這個游戲到底有多么“摧殘”手機可以翻看我們此前的《原神》四大旗艦平臺橫評了解。 以下測試當中,我們為小米11青春版調低至50%亮度、靜音使用、畫質為“極高畫質”,關閉動態模糊,測試時室溫為25℃左右。 《原神》幀數監測 CPU核心溫度 10分鐘的游戲,平均幀率能達到40.9幀左右,CPU核心溫度最高達到40℃。 ——存儲 雙通道UFS 2.2 本文轉載自https://news.mydrivers.com/1/750/750835.htm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