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加3T和三星Galaxy S7 edge,在單攝像頭的Android旗艦手機陣營中,拍照成像水平都處于上游的地位。其中Galaxy S7 edge自然不必多說,幾乎坐穩(wěn)了智能手機拍照的頭把交椅,... 一加3T和三星Galaxy S7 edge,在單攝像頭的Android旗艦手機陣營中,拍照成像水平都處于上游的地位。其中Galaxy S7 edge自然不必多說,幾乎坐穩(wěn)了智能手機拍照的頭把交椅,而一加作為一個新晉的品牌,在過往的機型中也有著不錯的拍照表現(xiàn)。這次我們拿來了一加最新旗艦一加3T和Galaxy S7 edge進行拍照對比,看看誰的表現(xiàn)更佳? 基本相機參數(shù)
索尼的IMX298是今年上半年中旗艦手機的寵兒,盡管它的參數(shù)看起來并不華麗——幾乎被IMX260碾壓,但RGBW四色架構+相位對焦則成為這個傳感器的過人之處。拋開畫質而言,IMX298有點像是IMX230(PDAF)和IMX278(RGBW)的結合體,而1600萬像素的規(guī)格也讓它的解析力比IMX260強了不少。 ![]() IMX260則是三星向索尼定制的CMOS,1.4μm的單位像素尺寸、F/1.7大光圈、Dual Pixel技術,再加上三星的軟件算法及調教,Galaxy S7/S7 edge毫無意外地成為手機拍照的行業(yè)標桿。需要指出的是,Galaxy S7/S7 edge采用了不同版本的CMOS,分別為索尼IMX260和三星自家的ISOCELL(S5K2L1),兩者規(guī)格幾乎無異,成像質量相差無幾。國行驍龍820版采用的是IMX260。 樣張對比解析 解析力 盡管傳感器像素規(guī)格和相機的解析力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但并不代表像素越高解析力就會越好,解析力表現(xiàn)還與鏡頭的光學素質和軟件算法緊密相關。三星在今年的旗艦Galaxy S7/S7 edge上降低了相機的像素規(guī)格,目的是想有效地提高弱光環(huán)境的成像質量。因為像素密度降低,單位像素尺寸面積增大,相應接受的進光量增大,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弱光環(huán)境的成像質量。 ![]() 從樣張對比中可見,細節(jié)表現(xiàn)上1600萬像素所帶來的解析力確實比1200萬像素的要好不少,這個環(huán)節(jié)一加3T毫無意外勝出。值得一提的是,盡管Galaxy S7 edge的解析力稍弱,但細節(jié)處依舊保持了很高的銳度,沒有出現(xiàn)嚴重的涂抹現(xiàn)象。(PS:如果是索尼的話……)
白平衡及色彩 作為Android陣營中的拍照旗艦,無論是一加3T還是三星Galaxy S7 edge,在拍攝的過程中白平衡表現(xiàn)非常穩(wěn)定,沒有出現(xiàn)過大幅度的偏移和失準現(xiàn)象。 ![]() 通過樣張對比可以看到,一加3T有些偏暖的跡象,當然這可能是調教風格的問題,而Galaxy S7 edge會更接近肉眼所見。 ![]() 色彩方面,一加3T的調教思路和Galaxy S7 edge相似,走的是討好人眼的艷麗路線,從樣張中的圣誕裝飾中可以看到,整體發(fā)色都比較鮮艷,觀感不錯。 微距景深對比 通常情況下,景深由物距、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值所決定,由于受手機體積大小限制,絕大部分手機是沒有光學變焦的,換句話說,手機拍出來的景深虛化效果一般都由光圈大小決定。 ![]() 光線良好的情況下,一加3T和Galaxy S7 edge對焦速度和成像體驗均表現(xiàn)良好,當然,擁有Dual Pixel的Galaxy S7 edge在對焦速度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從樣張上看,兩者的虛化效果都比較不錯。而由于Galaxy S7 edge擁有F/1.7的大光圈,同等距離拍攝的情況下景深更小,甚至把雪人的鼻子都虛化了,拍攝時需要注意鏡頭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
對焦速度 把一加3T和擁有Dual Pixel的Galaxy S7 edge放在一起對比對焦速度未免有失偏頗,因此,這次對比不在于評出誰更好,而在于看看差距有多少。 ![]() 當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Galaxy S7 edge毫無意外獲勝,夸張點說就是:“快得幾乎看不到對焦的過程。”而一加3T和Galaxy S7 edge相比盡管有一定的差距,但總體而言其對焦速度并不會慢得讓人難以忍受,測試中僅有輕微的拉風箱過程,在目前眾多國產安卓手機中已經處于靠前位置。 夜間樣張對比 都說弱光拍攝是手機成像的分水嶺,這是因為通常在白天樣張當中,經過手機的拍攝軟件優(yōu)化后樣張都有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一般消費者難以判斷相機成像的好壞,而弱光環(huán)境下通過對控噪性能、解析力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相機素質的高低。 控噪與解析力 噪點的產生原因很多,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眼可見的噪點是因為感光元件(CCD/CMOS)面積過小而產生的。手機受體積限制無法采用大尺寸的傳感器,因此,其控噪能力依賴于廠商的降噪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一加3T擁有一個名為“像素精選”的HQ模式,開啟之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畫面的解析力和純凈度。本質上HQ模式是“多幀合成”,源自高通821滿血版的ISP合成算法。由于現(xiàn)在ISP能力的提升,合成算法對于拍攝體驗的影響并不大,在拍攝大量樣張的過程中,小編幾乎感覺不到算法對于出片速度的影響,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不妨加入HQ模式進行對比參考。 ![]() 通過放大樣張可以發(fā)現(xiàn),一加3T采用的降噪手段是涂抹,盡管畫面噪點減少,但同時細節(jié)也有所下降,所幸一加在兩者之間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能夠兼顧到降噪和細節(jié)。而一加3T在HQ模式下的成像明顯好了一個檔次,僅有細密均勻的白色噪點,細節(jié)也得到了保留,當然,這是多幀合成算法帶來的優(yōu)勢。最后是Galaxy S7 edge,畫面中參雜了不少黑白以及雜色噪點,而且分布不均勻。 解析力方面,三者的表現(xiàn)都還不錯,HQ下的一加3T表現(xiàn)最佳。 弱光微距 ![]() 弱光環(huán)境下的微距表現(xiàn)兩者同樣優(yōu)秀,畫面純凈度高,通透,景深虛化效果以及細節(jié)值得肯定。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提到的一加3T白平衡偏暖的調教風格,在書店(方所)中的黃色燈光下顯然更能突出環(huán)境氣氛,有更強的畫面表現(xiàn)力。
抗眩光能力 逆光拍攝,更確切地說夜間/弱光環(huán)境下對著光源拍攝,最能體現(xiàn)相機鏡頭和鍍膜的光學性能,對于一款拍照旗艦而言,擁有優(yōu)秀的抗眩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 單單從樣張上看,一加3T的抗眩光能力強于三星Galaxy S7 edge,強光下的路燈能看得清一部分輪廓,而Galaxy S7 edge幾乎糊成一片,多倍率放大也只能看得到一點輪廓,路燈背后的建筑也不如一加3T的清晰。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Galaxy S7 edge的鏡頭及鍍膜品質不行,結癥在于三星這代旗艦通過大光圈、大尺寸像素面積大大加強了相機的進光量(從兩臺手機的ISO值可以看得出來),導致逆光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難度大大提升。 光學防抖性能 電子防抖之于光學防抖,本質上和數(shù)字變焦之于光學變焦一樣,它只是對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后期處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畫面抖動的問題,但顯然只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手段,甚至還會對畫質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就算是大法的黑科技“五軸電子防抖”,也僅僅只是應用到了視頻拍攝上。 一加3T和三星Galaxy S7 edge都支持光學防抖,下面我們通過樣張對比來看下兩者之間的差距。 ![]() 從樣張上看,夜間/弱光環(huán)境下,一加3T光學防抖功能性能表現(xiàn)比Galaxy S7 edge稍弱一些,存在微弱的重疊和模糊現(xiàn)象,當然,這可能和算法有關,希望一加能在后續(xù)的版本中改善這個問題。Galaxy S7 edge則表現(xiàn)優(yōu)秀,畫面銳度高,遠處字體清晰可見。 測評結語 整體上來說,一加3T的成像質量相當不錯,在國產手機中也屬于中上游水準,和業(yè)界標桿三星Galaxy S7 edge相比,盡管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相對而言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在有些地方的表現(xiàn)比Galaxy S7 edge還要優(yōu)秀,在傳感器規(guī)格幾乎被“完爆”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其實并不容易。 ![]() 毫無疑問,近幾年國產手機的發(fā)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性能、拍照還是體驗,都逐漸追上了蘋果、三星等品牌,并將其他曾經的國際知名品牌甩開了一大段距離。一加作為一個新晉的品牌,在海內外的極客圈中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證明這款手機確實有獨到和優(yōu)秀的地方。希望一加以及所有國產手機能越做越好。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